阳光越强烈
阴影就越是深邃

黄保余讲阅读:大量看书,能否减少阅读丢分?

[提要] 语文阅读的四大考核点在小学阶段,主要考核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而平时的课外阅读活动仅体现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上。除此之外,再无明显的关联,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即使是平时阅读量大的学生,仍然无法避免考试时的丢分。


第一节:大量看书,能否减少在考试中的丢分?

1、 哪些书读起来对孩子更“有用”

语文阅读的四大考核点在小学阶段,主要考核概括能力、理解和表述能力,而平时的课外阅读活动仅体现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上。除此之外,再无明显的关联,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即使是平时阅读量大的学生,仍然无法避免考试时的丢分。

很多家长让孩子读书的,带了太多的功利性的目标,而这此目标,却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很少有可行性,如果读书能提高语文阅读应试水平,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每个爱读书的人,都去答小学、中学的语文阅读题,都不在话下了呢?事实并非如此。

其实当我们给孩子的种种读书行为去掉种种功利性目标时,才有可能发现读书其实是一个人一生一世的事,是一种与良朋益师相伴的过程,就像你吃到一个香甜美味的苹果,学时享受美食的过程才是最重要和最美好的事,而不必在这时计算每一口吃下去,会得到多少能量或营养,那样只会失去“吃苹果”的乐趣。在现实生活中,读课外书如果是以短时间提高阅读应试水平为目的,不但得到的营养有限,还会失去阅读本身带给我们和孩子的乐趣。

记得我在《孩子读书那些事》的讲座中曾说:“我们生活中,有用的书分两种,一种是对升学考试有用,一种是对人的一生有用。如果只为考试而读书,那可能百分之九十的课外书都是没有用的,只读那百分之十中的课外书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都明白,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我小的时候书特别少,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张带字的纸片,都会捡起来看看。那时候,只要带字的就想拿来读读,哪怕只是张说明书,我都能读得津津有味。后来上了中学,开始读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全都读过了。

那时候,大家都抢好桌子坐,只有我专挑破桌子,因为可以透过桌上的洞看闲书,这些书都算无用的书吧?而且我只要睁开眼睛就看,吃饭时看,帮母亲往灶里添柴禾时看,一直到闭上眼睛睡觉。那时候我母亲没管我,是因为她文化程度不高,看到封皮是课本就行了,所以我经常把在书外面包上课本的封皮。后来自己读的书多了,就开始买《收获》、《十月》、《当代文学》等期刊看,所以现在很多知名作家第一次在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我都看过。试想,如果我母亲文化程度很高,早就揭穿我的把戏,制止我,认为对考试没有用,可能我早就没有读书的兴趣了。

我们读了一百本书,但可能其中只能有一本书中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对我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既然这样,大胆让孩子看他喜欢的书,小孩子长大后很少后悔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哪怕这件事长大看来是愚蠢的,却可能会后悔想做但一直没有做什么。

2、靠读更多的书,无法解决阅读丢分的问题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阅读丢分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来解决。然而研究结果表明,阅读考试丢分的关键,并不取决于孩子阅读量的大小,也不是孩子理解能力低下的问题。

当学生上了小学五年级后,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语文考试中开始大量丢分,甚至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下最茫然的不是平时读书少的孩子家长,而是那些孩子平时便饱读诗书的学生家长,不应该呵,孩子平时看书挺多的呵(内心独白:是孩子笨呢还是看书时没往心里去?)。

在我们所研究的6000余名学生案例中,这并不是个例。而且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阅读丢分问题,可以通过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来解决。阅读考试丢分的关键,并不取决于孩子阅读量的大小,也不是孩子理解能力低下的问题。我经常举到的一个例子是,任何一位家长,从自己身边找一位酷爱读书的朋友(痴迷于做阅读题的超级题霸型语文老师和大学中文系教授除外),让他们来做一做小升初或中考语文阅读题,仍然会大量丢分

3、 课外阅读量≠阅读应试能力

人们说的语文阅读,其实包含两方面,一是课外阅读量;二是阅读应试能力。阅读应试能力考的内容,在小学阶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以下几点值得小学家长关注:

①、随着年级升高,第一部分文字应用基础(字、义、音)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会明显下降,上初中后单纯的字、音、词通常在考试中的比例不到10%。

②、概括、理解、表述能力题型的比重会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逐年增加,并且成为影响语文阅读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③、学生上初中以后,有两类能力考核的比重开始增加,一是判定与分析能力;二是赏析能力。

赞(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